2010年3月13日 星期六

逛書店

        念高職的時候,有一句很有名的廣告台詞是這樣:「如果我不在左岸,就一定是在往左岸的路上。」當時我把他改寫了一下,來描述我自己的狀況:「如果我不在北門路,就一定是在往北門路的路上。」

        從那時候起,我就很喜歡逛書店,最大的原因也是因為覺得自己不太會表達,然後又感覺自己很沒有幽默感,想去多看一些如何表達的書,我還記得我自己心甘情願掏腰包,並且還一字一句很認真看完的一本書,遠流出版公司大眾心理學系列的《幽默就是力量》。之後又陸續看過好幾本相關的書籍,大部分是在書店裡看完,一些覺得值得重複再看的就買回家,那時候就開始累積自己的藏書了。



        當然,我的藏書也不是從那時才開始,應該是從國小五六年級就開始了,只不過那時候買得都是漫畫(哈)!可是跟我年齡相當的人都知道,那時候的漫畫根本沒有什麼正版,當時的年紀更是沒有這種觀念,反正收藏也收藏了,還是很值得紀念的。不過那時候最大的原因倒不是在"看"漫畫,而是"畫"漫畫,所以我買得都是單行本,而不是週刊系列。因此家裡有的都是一整套的居多。漫畫的部份我大概買到高職畢業就不再買了,所以這十年來所流行的漫畫,我就完全沒有買過,頂多也只是去租書店租來看的。其中也收藏了幾本漫畫家的畫冊,例如鳥山明、北条司。

        往後看得類型就不再侷限於表達方面,幾乎各類型的書都看,相對性趣也越來越廣泛。漸漸的也發現,當書本越看越多的時候,越發現自己的不足。可是時間有限,總不能什麼都想要,於是開始學習如何取捨,然而取捨卻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,一切都是經驗的累積。資料的收集、分類、歸納...到最後也開始看起工具書來了,現在工具書其實已經不太看了,只是概略性翻過,知道我有這些東西,等到需要使用的時候再拿來查詢。當然現在有網路之後,要查資料簡直就是太方便了,可是我依然喜歡翻書的感覺,所以書本還是繼續看、繼續買,到現在光眼睛看得到的就有五大書櫃,家裡實在沒地方放那麼多,所以很多都"藏"起來了。

        那幾年光是跑北門路的次數,就不下千次了,現在誠品就在我家附近,要逛書店方便多了,不過我這個人還是會看價格,誠品的書總是原價居多,所以通常我都會記下書名跟出版社,再去其他通路購買,至少八折,有些地方甚至可以買到七五折的。喜歡看書是一回事,購買又是另一回事,現在比較會考慮什麼才是自己需要的,減少購書量,也是節省開銷,畢竟有些書買了可能也不會馬上看完,而我逛書店的次數又很頻繁,所以通常都會先忍著不買,過一陣子說不定還可以碰到更好得、更符合需求的書本。我總認為買書也是要靠緣份的,跟自己有緣的書,就算過了幾年,總會在舊書店被我遇到,屆時不買都覺得自己對不起那本書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留下您的想法~^^~